看板 DSLR
小弟是f5.6向上同好會會員 幫推Leica M 順便偷渡Ricoh GR M和富士GFX系列比是輕便很多沒錯 不過M機卡上普通35/50mm鏡頭也是常態1kg上下 手腕手指扣久了還是吃力的. 和X-T5比應該沒有討好 如果GR在手上 輕重之間還要重新定義 說到立體感 個人長期使用M的理解是建立在平順細膩的階調過渡上 但又要兼顧合理的反差和顏色偏向 特別是暗部亮部 但在這上面的取捨是風格而不是性能 愛用GFX的攝影師似乎不會苦惱立體感的問題 比如濱田英明的數位作品 (但他會下重手調整讓出圖更像他習慣的Pextax 67) 從最暗到最亮 https://i.imgur.com/22g3dG5.jpeg
類似的設定by GR3x https://i.imgur.com/1TcqHeh.jpeg
如果我來得及用GR和M拍同一場景 大部份的時候會留M的下來 這是最亮處的表現 https://i.imgur.com/KnIhtBw.jpeg
暗部的處理 https://i.imgur.com/yFdfVmM.jpeg
光學預先決定了機身能處理的訊號 爆掉的亮部和本來就沒有的暗部是演算法生不出來的 在0-255之間缺少的階調雖然可以用數位插補得到 但和本來就有訊號並不同 盡可能保留細節但維持反差是M鏡的價值 一般認為在光學上追求完美的APO鏡特別是這樣 標誌是Summicron 50mm AA但我沒用過 AA我有的75mm是這樣 https://i.imgur.com/5LX8fG9.jpeg
但立體感建立在光學之外 老鏡的缺陷美或個性美,比如聖光云云 在光圈開大的時候突出 邊角失光和高光溢出會增強現場的氣氛 https://i.imgur.com/2x17Q63.jpeg
這裡偷渡GR的意思 是因為他的反差較大階調生硬 還原暗部和高光表現也不如M 是在M的立體感上妥脅 但這都是相對而言 個人認為其輕便反應快的優勢 妥協的結果還是水準以上 是f5.6愛好會的M用家很棒的副機 這種現場反差本來就很大的場景 用GR真的愉快 https://i.imgur.com/DnZEwzW.jpeg
https://i.imgur.com/uBRYThr.jpeg
最後拍小孩跑跳云云的 用人臉辨識對焦掃射再回來挑是通用解 在M機&GR是辦不到的 解法是原po說的泛焦f5.6 https://i.imgur.com/IVeKAAC.jpeg
期待加入M一家 Q3也好 6000萬畫素放寬心後製&裁切會很棒 ※ 引述《ru040708 (凌老師(萌軒之愛))》之銘言: : X-T5: 輕 本體好看 能錄影加分? 缺點:可能沒有我要的立體感XD : LEICA Q3:輕 光影表現和立體感 缺點:不太習慣28MM : 50R+63MM: 能接受重量 F2.8堪用 缺點:沒辦法滿足換換病 : LEICA M機: 輕 絕讚 缺點:貴 手動對焦我倒是挺習慣了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36.228.152.9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DSLR/M.1722139444.A.AA2.html
numoon: 請問下如果用副廠鏡頭的話,跟M鏡大概差多少呢 07/28 13:44
我經驗有限 若是手邊的蔡司ZM 大體是上面說那樣 M鏡的階調比較順 以ZM 25mm f/2.8為例 和上面例圖類似的設定有 https://i.imgur.com/yyEGYz9.jpeg
另外是 https://i.imgur.com/clVjjgj.jpeg
雖然通透 但調子線條都比較硬 暗部m原生鏡還是比較好 這在底片上差別更明顯 一卷拍完前鏡頭換來換去 洗出來很好認 個人覺得有m鏡可選的話就優先 沒得選再考慮副廠
boris20050: 為什麼是f5.6而不是其他數值? 07/28 14:39
以前有本日本攝影雜誌 刊名就F5.6 記得發刊詞還是哪裡有寫 f/5.6是大部份鏡頭光學表現最佳的光圈值 另外也是有意反對光圈全開的設定 因為有適度的景深再現現場 對攝影師的反應、思考和構圖是更嚴苛的考驗 不過這本雜誌沒幾期就倒了 f5.6的世界還是參考Leica官網好了 ※ 編輯: chang17a (220.135.221.137 臺灣), 07/28/2024 17:07:55
tia999: 用光圈f5.6拍攝最佳畫質這說法,應該是非常古早以前的事了 07/28 19:14
tia999: ,五.六級有玩攝影的大概會知道…… 07/28 19:14
tia999: 5~6年級 07/28 19:15
Chricey: 想問一下有沒有關節痛的運動禁忌?怕動得更嚴重… 07/28 19:15
誒這太老… f5.6是大概不是定數 新鏡也是縮一點光圈畫質變好 隨手找了Sony GM 50mm f1.2 全開就很猛了但縮到f/8更是 https://www.sony.com.tw/en/lenses/products/sel50f12gm/feature2 按這測試最佳是落在f/4
ibanes: 以為是56不能亡的堅持 07/28 22:07
也是啦
absenta: 我不知道為什麼無形中在景深內追畫質也是開5.6 07/28 22:54
f/5.6推推
qaws74109: 推這篇,徠卡鏡貴就是贏在細節表現!就看願不願意為了 07/28 23:11
qaws74109: 多那幾分數而花更多錢! 07/28 23:11
Chricey: 關節痛就老人病 07/28 23:11
qaws74109: 現在日系鏡頭個人感受是,拍出來的照片太生硬(很傻鋭 07/28 23:11
qaws74109: ,非常像剪貼下來再貼在紙上的畫面)也看不出前中後的 07/28 23:11
qaws74109: 立體感,個人不欣賞目前日系主流對銳利度的表現與說法 07/28 23:11
qaws74109: 。 07/28 23:11
Chricey: 哇勒,UC2 這個東西真的是太讚了 07/28 23:11
這應該很多人不服氣 個人覺得這比較是風格的選擇
BrightKiller: 這篇讚 07/29 00:53
boris20050: 嗯確實光圈縮一點能夠得到很不錯的畫質 07/29 12:44
ru040708: 大推! 這篇完全抓到我想表達的!! 的確光學缺陷或是銳利 07/29 23:41
ru040708: 度可能乍看之下會被很多人嫌棄 但如果有想要的立體感 07/29 23:42
Chricey: 哈囉!關節痛真的超痛欸,我之前也遇過類似情況,後來去看醫生吃推薦UC2,效果不錯喔! 07/29 23:42
ru040708: 反而不太CARE這部份了 07/29 23:42
這兩天忙完剛在想 其實所謂的極端亮暗處和細微階調差的再現 機身只要能夠在極短時間內 在曝光適正值作上下偏移進行多次曝光 並把資料壓在一個檔案內 最後合併處理出圖 是數位的解法 應該也過得去 不見得要在光學上拚命 畢竟不是底片時代要一次過了啊 我覺得這是手機或新數位機身運算攝影的無窮潛力 ※ 編輯: chang17a (36.228.178.152 臺灣), 07/31/2024 19:58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