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Ageoffeizai (肥宅時代)
看板Coffee
標題[器材] 市面常見手搖磨豆機的錐刀設計理論
時間Thu Nov 7 19:42:13 2024
這篇是想跟大家探討一般手搖磨豆機的錐形刀盤,
她們的刀盤幾何設計,如何造成研磨品質
跟細粉量差異。內容無風味描述也非科學儀器分析,
僅由個人手上產品、經驗及網路資料整理歸納而成,
希望能對有興趣研究手磨,
或購買手磨時有選購障礙的同好能有所幫助。
https://i.imgur.com/WFhH2II.jpeg
附圖內刀盤由左至右分別為
1Z JS, 1Z X-pro, 1Z, X-ultra, 1Z K-pro
進入正文:
一,刀盤尺寸
一般廠商標榜的錐刀尺寸
是以外刀盤的外圓直徑來宣稱。
例如Ø 38、Ø 48指的是外刀盤最外觀的圓直徑。
直徑與豆子接觸面積成正比,
越大效率越高,相對費力。
https://i.imgur.com/GWw0oQG.jpeg
二,內刀盤頂部形狀大小
內刀盤的頂部直徑越大(例如C40)
同時間在內外刀磨豆空間的豆越少,
研磨效率較低,理應會越省力。
但如果頂部的直徑小到一定程度(例如1Z E-pro)
造成斜率過大,
或是內刀星狀間的L型豆槽太小,
也會因為咬豆效率不佳而省力。
https://i.imgur.com/BiqcWpm.png
圖示:紅色示意內刀頂端最小,藍色最大
三,內刀盤星數差異
先忽略刀紋設計的細節,同直徑下
星數越少,容納在內外刀間隙內的豆子越多。
這代表豆子在進入細研磨前,
在豆槽內互相擠壓的情況較多,細粉也會增加。
https://i.imgur.com/s1BHwAD.jpeg
圖示:星數越少,同時存在豆槽的豆量越多
四,內刀盤設計
如圖示我分豆槽、粗切結構及細研磨區。
https://i.imgur.com/uNgTJxX.jpeg
附圖:常見內刀盤設計
歸納幾個我對內刀盤刀紋設計的看法如下:
1. 細研磨區的刀紋延伸進粗切結構多寡的差異
細刀紋延伸進粗切結構越多,
部分碎豆可以越早接觸到細切割,
減少碎豆磨成咖啡粉前被擠壓的次數,
細粉量會稍減。
https://i.imgur.com/bq9nYlK.png
圖示:1Z 不同版本的K-pro刀盤,右側減少了細粉率
2. 細研磨區的刀紋延伸進豆槽的長度差異
細刀紋延伸越高,碎豆越早進細刀紋內,
細研磨路徑會越長,
同一個顆粒經過細研磨槽的時間越長,
出刀盤前的被研磨的次數越多,細粉也會越多。
乍看這說法與第1點違背,
但這邊要強調是豆槽區下方的細刀紋。
https://i.imgur.com/8RouTmz.png
圖示:Kinu M47 brew 及 classic 刀盤
左側減少了減少細粉率
3. 細研磨區的刀紋寬窄
寬刀紋可以讓較大的碎豆提早進入切削,
細刀紋則必須等碎豆被破的更小才進入切削,
相對來說細刀紋的細粉量應會多一些。
https://i.imgur.com/HTR4pDO.jpeg
圖示:1Z 不同版本的 X-pro,右側增加了細粉率
4. 細研磨刀紋凹槽內側為圓角或銳角的差異
這個是Kinu M47 上看到的,
M47的手沖刀盤設計跟Classic版本相比
細研磨刀紋內側為銳角設計。
合理推測為改變顆粒形狀以及減少細粉量。
https://i.imgur.com/8RouTmz.png
圖示:Kinu M47 brew 及 classic 刀盤
右側刀紋內側為圓角設計,細粉率較高
五,外刀盤設計
如圖示一樣分為豆槽,粗切結構跟細研磨區
比較少廠商針對外刀盤做文章。
我在想可能是因為相對內刀盤較單純
外刀盤與內刀盤粗切結構運用剪力
來碎豆再進行細研磨大家都差不多。
https://i.imgur.com/EUqsJJR.jpeg
附圖:常見外刀盤設計
1. 豆槽大小
豆槽越大,容豆量越大,效率會提高,也較費力。
細粉量也會因豆子較多相互擠壓的關係增加。
2. 粗切結構與豆槽的角度
粗切結構與豆槽間的角度越小,咬豆感會提高,
可以較為減少豆子狂跳的機率。
https://i.imgur.com/exM2UCF.png
附圖:豆槽大小與結構角度差異比較
左側豆槽小,粗切結構夾角大,省力但效率差
六,個人觀點小結:
強調義式的刀盤,例如常見的 italmill
細研磨區刀紋寬度較窄。
細刀紋延伸進豆槽較多,粗切結構無花紋
可以想像豆子在豆槽跟粗切區要經過更多輾絞
才能進入細刀紋區,細粉量會比較多。
產品例: Kinu M47,1Z J-max
強調手沖的刀盤,例如瑞士 Etzinger
跟早期爛大街的公版5芯刀盤,
內外刀豆槽及粗切結構都是銳利的
這代表她幾乎都是用切割的方式在磨豆
https://i.imgur.com/UdGRfoQ.jpeg
附圖為1Z JS 外刀盤,俐落且鋒利
細粉量低且不足以支援傳統義式機器。
然而早期五芯為何細粉量還是多?
除了加工品質外,少星數的內刀盤
多了豆子互相擠壓的機率,
五星刀盤的錐形斜度導致常常卡碎豆也有關係
產品例: 匿名二, Lido OG, 1Z ZP6
基於這兩個極端的刀盤,再依照上述的設計細節
就可以衍伸出很多刀盤設計。
例如多用途設計可以義式刀盤為基礎
延伸細刀紋至粗切區,加寬細研磨槽寬度
減少內外刀盤間的豆槽容量達到慢速給豆率
產品例: C40, 1Z X-pro
再針對上述產品的刀盤去做修正微調的話
C40 -> C60
加大刀盤直徑,增加研磨效率。
X-pro -> X-ultra
加大外刀盤豆槽,縮窄內刀細研磨紋路
增加咬豆感,增加細粉率。
E-pro -> K-pro
加大刀盤直徑,加大內刀頂部直徑。
改善咬豆感及研磨效率。
刀盤是一台磨豆機的心臟
用了什麼刀盤決定了粒徑分佈、研磨品質及細粉率
當然材質,加工精度,軸心結構,
刻度調整方式還有UX設計等...
都是一台好磨豆機需要考慮的。
寫的樂樂腸,大家有興趣看看,沒興趣也隨便泉
下次市面又有新的手搖出現,
大家買來也可以拆開比對看看。
廠商是有下工夫,還是只是多些騙人的花樣。
最後分享我自己改裝的磨豆機。
Z-pro機身 + Q air刀盤,完美結合高精度軸心
以及省力38mm多用途刀盤。
還有現在1Z不愛出的螺紋粉杯
https://i.imgur.com/K86BI1e.jpeg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42.73.208.147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Coffee/M.1730979735.A.DC2.html
推 Domos: 認真推,希望能有更多刀盤文章11/07 20:17
推 shinjikawuru: 認真推 請問你心目中2024手磨義式的ENDGAME是哪把?11/07 20:24
2024 手搖看起來沒有大躍進
在台灣 End Game還是 K-ultra 阿,
多用途刀盤的風味經過多年驗證
最適合大眾口味。且多數人愛甜感,KU剛好
→ shinjikawuru: 台灣買不到 J ULTRA 不然真想試試11/07 20:25
J-ultra就是J-max改外觀跟折彎搖臂呀
推 mc3308321: 這樣一看x pro跟ultra真的差滿多的,pro一開始有說不11/07 21:02
→ mc3308321: 適用義式,但大家評價都說勘用,ultra不知道是不是想11/07 21:02
推 Chricey: 想問一下有沒有關節痛的運動禁忌?怕動得更嚴重… 11/08 10:17→ mc3308321: 補足這點。倒是ultra改不多,怎麼當初會有撞外刀盤的11/07 21:02
→ mc3308321: 瑕疵?11/07 21:02
X-ultra 不是撞刀盤,是修改外刀盤豆槽
加大到粗磨結構過薄至容易破損
https://i.imgur.com/qXZ3vSL.jpeg
→ alan5965242: 而且錐刀鍍鈦還會影響研磨效率,還分鍍成功還是鍍壞11/07 21:38
→ alan5965242: 鍍成的和原本相差無幾,鍍壞的研磨時間3倍萃取率降低11/07 21:41
推 Chricey: UC2是天然成分嗎?還是有添加物啊? 11/08 14:17推 alan5965242: 錐刀是很神奇的東西,光MAZZER 191C/ 186C/ 187C看著11/07 21:56
→ alan5965242: 刀紋很相似,但只是改變大小跟著斜率增加、星數增加11/07 21:57
→ alan5965242: 走向就完全不同,191C是複雜醇厚,187C是乾淨清晰11/07 21:59
→ alan5965242: 186C沒試過,但聽說是和187C很相似11/07 22:00
推 Kroner: 看到關節痛,我就想起我姨媽 11/09 08:12想買傳統大錐刀做義式,感覺醇厚度無與倫比
推 AAman: 推一個11/07 22:08
推 masala: 長知識了,大推!11/07 22:18
推 shinjikawuru: 我看了很多國外J ULTRA評論 錐刀跟JMAX細節不一樣的11/07 23:40
細看還真的有點不一樣,有機會也想試試看
推 davidwu1111: 推 真有趣11/07 23:47
推 Kroner: 最近天氣變化大,關節痛好像更嚴重了。 11/09 17:42推 kyle0478: J ULTRA我記得刻度變得比J MAX更細?11/08 00:34
→ kyle0478: 刀盤細節不一樣倒是不怎麼意外 畢竟1Z同一個型號的都不11/08 00:35
→ kyle0478: 一定只有一種刀盤設計了XD11/08 00:35
推 mc3308321: 原來如此!長姿勢了,謝謝11/08 02:36
推 Kroner: 樓上UC2當糖吃,天天走拿飛 11/13 17:50推 aeroseed: 喜歡這個題材,謝謝你辛苦了!11/08 06:49
推 tyleronan: 請問原po q air跟q2推薦使用哪一個?11/08 07:05
我喜歡 Air,隨身手沖還有風味我都比較喜歡
推 soulivee: 推個,想喝大錐刀的話Aries"風味"表現非常不錯~11/08 07:09
→ soulivee: 有二手推薦可以收一下~不過在意流程的話這台就不太推11/08 07:10
推 Chricey: 看到關節痛,我就想起我姨媽 11/14 14:50好想要 kafatek max3 的自家刀盤啊
→ soulivee: 粉也不能細調~是麻煩點11/08 07:12
推 tifunto: 怎麼沒ZP6 分析XDD11/08 07:41
推 gyboy38: 推,很棒的文章,清楚說明了錐刀的動作原理與眉角。11/08 08:47
推 BelugaJ: 推推專業文11/08 10:17
推 Kroner: 求推薦靠譜的復健診所,小弟關節治好再來跪謝! 11/08 10:17 推 saintsmw: 推~~11/08 10:59
推 JAnusKinase: 推11/08 12:00
推 vzQBf: 問過老師傅都讚嘆磨豆機刀盤的工藝不是人類文明做得出來的11/08 12:49
推 kenyclapton: 棒11/08 14:17
推 Chricey: 我有在用UC2,感覺效果還不錯欸! 11/08 14:17 ※ 編輯: Ageoffeizai (42.73.208.147 臺灣), 11/08/2024 19:06:33
→ whk: 推 11/08 19:08
推 YCL13: 推分析 11/08 20:33
推 lotuszoe: 推 11/09 01:33
推 gary61908: 好文先推 但zp6不是六星嗎?zp6算是細粉少的吧 11/09 08:12
推 Kroner: 樓上UC2當糖吃,天天走拿飛 11/09 08:12 → cloud1017: 內文的ZP6(已停產)是五芯刀 現在的ZP6特仕版是JS刀盤 11/09 08:47
→ cloud1017: 兩者不論機身或刀盤都是完全不同的產品 11/09 08:48
→ Ageoffeizai: ZP6的頂直徑大,角之間是圓弧,粗切結構很利,切多過輾 11/09 08:50
推 gary61908: 了解 謝謝樓上大大解惑 以為都是用同一個刀 11/09 17:42
推 Chricey: 關節痛睡覺就能治了,吃什麼UC2 11/09 17:42 → FantisyP: 看來我的q air可以當傳家寶了. 11/10 11:21
推 xhung: 推優文 感謝分享!!! 11/11 11:22
推 wxxx: 推推 11/12 00:26
推 forest5830: 推心得!超棒的題材分享 才知道1z不同體驗的表現是這 11/13 17:50
推 Kroner: 哈囉!關節痛真的超痛欸,我之前也遇過類似情況,後來去看醫生吃推薦UC2,效果不錯喔! 11/13 17:50 → forest5830: 樣來的 11/13 17:50
推 actiontoby: 感謝分享 推 11/14 00:01
→ KingChaly: 能否分析一下這種刀盤的特點? 11/14 14:50
推 Chricey: 不動對關節最好,拎北都躺著 11/14 14:50 → Ageoffeizai: 回樓上,刀盤基本幾何是偏細粉少的多用途刀盤,鬼齒設 11/17 19:45
→ Ageoffeizai: 計如果只做在內刀盤作用應該不大,沒用過純猜測 11/17 19:45